1、一户五口人,各有各的门,谁要进错屋,就会笑死人。 (打一物品):
小贴士:在我国,纽扣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最初的钮扣主要是石纽扣、木纽扣、贝壳纽扣,后来发展到用布料制成的带纽扣、盘结纽扣。
2、岁数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小,面貌日新月异,家家不可缺少 (打一物品):
3、一对小小船,载客各五员,无水走天下,有水不开船 (打一物品):
4、身穿红衣裳,常年把哨放,遇到紧急事,敢向火海闯 (打一物品):
5、两姊妹一样长,出入都成双,酸甜苦辣味,他们总先尝。 (物品):
6、一座军营百个兵,列好队伍等命令,一旦需要就出去,牺牲自己换光明 (打一物品):
7、浑身毛,一条腿,不怕灰,只怕水。 (打一物品):
小贴士: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这就是鸡毛掸子的由来。
8、买时圆来用时方,家里常备心不慌。闲时备来用时忙,伸手就来没商量。 (打一物品):
小贴士:卫生纸,主要是供人们生活日常卫生之用,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纸种之一。为了使卫生纸柔软,通常利用机械方法使纸产生皱纹,增加卫生纸的柔软度。制造卫生纸的原料很多,常用的有棉浆、木浆、竹浆、草浆等天然无污染的原料。
9、大老鹰,有力气,一只铁爪不落地,不抓兔子不抓鸡,只抓物品和机器。 (打一物):
小贴士: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航吊,吊车。
10、四根柱头起高楼,水阁凉亭在高头,人人都说皇帝大,皇帝见它也低头。 (打一物品):
小贴士:脸盆架有三足、四足、五足和六足等不同形制。
11、矮矮人,穿铁裤,拷一拷,矬一矬。 (打一物品):
小贴士:凿子的种类很多,有平凿、斜凿、圆凿、菱凿。
12、客人来了,不用敲门,我唱支歌,告诉主人。 (打一物品):
小贴士:“门铃”这玩意在中国古代较少听说,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在大门上装有装饰性的门环,叫门的人可用门环拍击环下的门钉发出较大的响声,有现代“门铃”的作用。
13、一对好姐妹,出入都成对,尝遍各种菜,不知其中味。 (打一物品):
小贴士:筷子一旦用久了表面会出现许多细小的裂缝非常容易残留细菌。筷子最好像牙刷一样每3个月到半年就更换一次。
14、驼子驮白米,驮到城门里,城门倒下来,驼子退回来。 (打一物品):
小贴士:汤匙在烹调上也是一种容量量度单位。
15、身体又小又轻,有话没有声音,带着主人的使命,无脚到处远行。 (打一物品):
小贴士: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6、身上红彤彤,心里亮晶晶,节日上门楼,脸上笑盈盈。 (打一物品):
小贴士: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
17、闲的时候站着,忙的时候躺着,身上没穿衣裤,两头却钉纽扣。 (打一物品):
小贴士:扁担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
18、一张大伞,飘在空中,落到地上,跳出英雄。 (打一物品):
小贴士: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依靠相对于空气运动充气展开的可展式气动力减速器,早期有人用手抓住雨伞从房子上跳下来,这是降落伞的雏形。
19、有位小伙伴,常在绳上搭,要洗手和脸,都得用到它。 (打一物品):
小贴士:世界上第一条毛巾诞生于1850年,产地英国,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20、天天上学,长进不大,满腹知识,不能消化。 (打一物品):
小贴士:美国物理治疗协会通过对9个年级学生的研究表明,背包过重和背包方式错误可能造成青少年背部损伤和肌肉疲劳。